目录:
1.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趋势
2.跨境进口电商面临的问题
3.中国进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4.我国零售进口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5.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发展报告
6.我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多少
7.在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8.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现状与特点是什么
9.跨境进口电商发展现状
10.中国跨境进口电商现状
1.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趋势
前言信息通信技术水平越高,越会促进跨境电商进口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水平越低,越会阻碍跨境电商进口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跨境购物用户不断增加且遍布东中西部地区,对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产生了强烈的需求,对跨境进口电商平台所依赖的信息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跨境进口电商面临的问题
跨境电商进口特有的物流模式和贸易模式极大地增加了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的运营风险跨境电商进口的最大压力已经演变为物流成本较高的问题跨境电商进口的“贸易碎片化”特征较为明显,大大增加了海关部门的监管难度(一)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滞后
3.中国进口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目前我国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还未成熟,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较大在一些发达国家,自动仓储、自动化分拣系统、无人机送货、无人车送货等“黑科技”形式,已逐渐被应用于跨境电商的交易中,而我国的固定宽带接入网和移动宽带接入网普及率仍然不是很高。
4.我国零售进口跨境电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我国跨境电商进口用户激增的情形而言,如果中国没有掌握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一些“黑科技”形式,就无法获得平台和物流方面的优势第二,中西部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较为落后,与东部地区差距较大要想让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也能参与跨境网购,最大的问题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投放力度严重不足,网络覆盖率不高,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村地区,大多数家庭还没有安装宽带,更不用说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物了。
5.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发展报告
毋庸置疑的是,中西部地区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的一大障碍,一旦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也成为跨境网购人群,我国的跨境电商进口就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总体而言,信息通信技术设施落后,信息通信技术水平地区差异较大,既阻碍了我国跨境电商进口相关平台的推广,也给那些想跨境购物的中西部地区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6.我国跨境电商的进出口总额分别是多少
(二)平台运营风险逐渐增加第一,海外直邮和保税进口是当前中国跨境电商进口两种主要的物流方式,海外直邮的物流模式可能会让平台承担关税成本高、利润为负的风险,保税进口的物流模式可能会让平台承担商品滞销的风险。
7.在中国,进口跨境电商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海外直邮模式下,跨境网购的商品通常会由国外的卖家直接通过国际快递和境内快递送达,配送前消费者已经支付完成商品的价格和运费,商品入境前一旦这种商品的关税上调,增加的成本只能由跨境电商平台来承担另一方面,保税进口模式下,跨境进口电商平台会提前批量采购商品并将其从海外运往国内的仓库,一旦国内消费者的偏好发生改变,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就会下降,跨境进口电商平台就会面临商品滞销的问题。
8.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现状与特点是什么
第二,相对滞后的价格传导机制也会增加跨境进口电商平台的运营风险,要么承担提价造成销量下降的风险,要么承担高关税导致利润为负的风险一般贸易条件下,贸易多方参与者可以分摊关税损失,并逐步向下游分销商转移,市场最终涨价需要一段时间,而跨境电商进口没有相对滞后的价格传导机制,商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往往是零售,直接面对跨境网购群体,不马上提价就亏损。
9.跨境进口电商发展现状
因此,一旦突然征收高额关税,跨境进口电商平台没有中间环节可以缓冲,只能自己承担或者提价总之,跨境电商自身的优势其实也是劣势,尤其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阶段,跨境电商进口的运营风险不断升高

10.中国跨境进口电商现状
(三)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涵盖时间成本和运营成本等,中国跨境电商进口总成本中的30%~40%是物流成本,物流运输时间大多在一周左右,平均为5~10天第一,由于每一种商品都要从国外运送到国内,再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海外直邮的物流模式所需的运输时间更长、成本也更高。
海外直邮的物流模式往往要通过境外快递、跨境快递和境内快递三种方式才能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每一种商品都不可避免地办理一次跨境清关手续,与一般的国内快递相比,海外直邮所需的物流时间更长,运输成本也更高第二,由于存储批量采购的商品也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保税进口物流模式的成本较高,运输时间也不短。
保税进口的物流模式往往会提前将商品批量采购、运到保税仓库,这样虽然降低了每一种商品的运输成本,但是保税仓库的建设费用和存储费用都是成本与国内的电商相比,保税进口物流模式涉及的物流时间和成本仍然很高第三,海外直邮和保税进口的物流模式都需要通过国内快递进行运输,中国当前的物流体系不是很完善,货物配送途中花费的时间较长,物件破损甚至丢失的可能性较大。
有关数据表明,2018年,德国的物流绩效排名第1位,日本的物流绩效排名第5位,美国的物流绩效排名第14位,中国的物流绩效排名第26位,是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前10位国家中物流绩效最差的一个,即如果跨境网购的商品从国内的保税仓库中发出,其物流速度也比其他发达国家慢得多。

(四)贸易碎片化加大监管难度第一,跨境电商进口贸易额的碎片化对传统的集装箱和大宗商品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加大了监管的难度跨境电商进口贸易涉及的商品呈现小型化、多样化和个人化的特征,例如,小商品进口、入境旅客自带货、邮递渠道的个人境外海淘和海外代购邮包等。
这种新型贸易业态的交易数量多、金额小,容易与海关传统的集装箱及大宗商品监管方式相冲突,可能会影响进境的贸易管制、进口环节税的征收等,从而加大监管难度第二,碎片化的贸易额可能会使海关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变得模糊,进而加大监管难度。
跨境电商进口贸易不仅涉及通关、物流和支付等众多业务环节,而且涉及众多管理部门,随着各管理部门业务混合在一起,一旦职责边界模糊,跨境电商进口业务的监管难度就会加大,容易出现纰漏

(五)“线上”渠道模式不足凸显跨境电商进口的“线上”渠道模式直接忽视了用户体验的问题,“线上”渠道模式不足凸显不同于普通的消费者,经常跨境网购的消费者不再重点关注价格,会对商品的质量、安全性和流行趋势等特征进行综合考量。
在“线上”渠道模式下,消费者不能真实看到、感受到商品,只能依靠以往消费者的评价进行判断,这样难免会使消费者担心非正规渠道、收货时间、商品真伪、售后服务等问题,网购人群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很难建立因此,跨境电商进口最好同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实现,不能仅仅依靠“线上”渠道模式。
自从2013年开始设立自贸区,为了使消费者拥有更好的跨境购物体验,我国已经在上海、重庆、深圳等多地打造进口商品展示与交易中心,将跨境电商进口与保税区结合,但受位置偏远、知名度不够、价格优势不明显、商品更新速度慢等因素的影响,这种“线下的跨境电商进口”并没有取得较大的发展。
(六)虚假贸易开始盛行跨境第一,跨境电商平台售卖的商品越来越同质化,假货在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泛滥跨境电商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进口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各大平台商品雷同,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容易出现售卖假货的电商,有损于消费者的购物权益。
第二,热门商品中出现假货的概率高跨境网购群体购买的热门商品主要为母婴、美妆个护、保健品等,消费者对这些热门商品有很强的品牌认知度,很看重正品保障方面的问题许多售卖假货的电商就是利用消费者对这些热门商品的偏好,售卖仿品,试图获得较高的利润。
第三,我国海关目前还没有对跨境零售进口采取与货物进口同样的监管方式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跨境电商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的维护权利事宜以及消费者的维护权利问题等无法保障总之,跨境电商进口终归只是一种渠道,未来随着竞争的加剧,比拼的关键还是产品质量。

(七)客户服务缺乏专业性第一,客服的态度差、专业素养低是跨境电商平台十分常见的问题相比于国内的网上购物,跨境购物涉及的问题更为烦琐,消费者的疑问也较多,客服不正面解决问题、态度恶劣、没有责任心等现象在跨境网购过程中十分普遍。
第二,个人隐私泄露是跨境网购群体面临的潜在威胁由于支付和配送的需要,在跨境购物过程中,跨境网购人群往往会留下自己的姓名、手机号码以及家庭住址等信息,这样容易泄露个人的隐私,甚至会威胁到个人安全第三,由于涉及跨境通关和物流,跨境电商进口的售后问题显得十分烦琐。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跨境进口贸易的任意一个环节(如商品质量、物流方式等因素)都会增加消费者退换货的可能性;消费者的退货成本较高,退货成本甚至可能会超出货品的价值;相比于国内电商,跨境电商进口的商品质量不符合预期、配送物品丢失和电子产品技术售后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为了节约成本,部分跨境电商可能不提供或只提供短期的售后退货或者保修服务(八)跨境商务人才严重缺乏我国跨境商务人才出现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如下三个方面:第一,跨境商务人才的培养速度较为缓慢虽然我国跨境电商进口发展迅速,占总进口额的比重逐渐增大,跨境电商进口的发展速度逐步加快,但是我国跨境商务人才仍然严重缺乏。
跨境电商进口行业的人才储备严重不足,从业人员大多是从传统外贸相关企业转型而来的,专业知识存在严重缺失第二,已有跨境商务人才并不符合行业和企业的标准关于跨境商务人才的培养,我国高校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已有课程安排也存在许多问题,不利于培养出符合行业和企业标准的跨境商务人才。
第三,从事跨境电商进口专业教学工作的高校教师严重缺乏在设置跨境电商专业的院校中,专业的授课教师很少,大部分授课教师往往只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和实训操作结语进口电商平台出现后,虚假贸易、欺诈贸易现象严重,货物真伪问题、质量问题持续受到关注。
跨境商务人才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成为国家政府主要的关注点截止到2018年,中国跨境商务人才缺口为450万,并以每年30%的增速扩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