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手机充电被植入木马、扫码被套取支付密码?警惕新骗局!
手机插入充电桩充电,短短几秒被植入了木马;街边扫扫二维码,支付密码就被套取了……
这些骇人听闻的传闻,是真的吗?
在9月11日举行的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上,工作人员就模拟了这样的场景。
专家提醒:不贪图使用免费充电设备,来路不明的链接不点,街边陌生二维码不随意扫。
“你拿着手机,对着它说句话!”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对着一部并没有开启录音功能的手机随口说了句问候语。
工作人员随即点击监控端显示屏上的播放录音,记者刚刚说过的话就被完完整整播放了出来。
看到记者惊讶的表情,北京红山瑞达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中心主任付佳给出了答案,“这款手机因为使用被恶意改装过的充电桩充电,被植入了木马病毒,不法分子通过木马病毒让手机自动录音。”
将信将疑的记者决定自己操作一番。
打开监控端显示屏,将演示手机插入充电桩后迅速拔出,间隔不过几秒钟显示屏上就列出了拍照、开始录音、通讯录、文件列表、获取定位以及历史信息六个选项。
当记者点击文件列表时,手机里的文件出现在了显示屏上,点击鼠标右键,还可以下载选中的文件。
随手点了拍照,记者的大脸就出现在了显示屏上……
智能手机不仅为软件运行和内容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还为木马病毒的存在提供了载体。“当我们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使用了被恶意改装过的手机充电桩、充电宝给手机充电时,就会在无感知的情况下被植入木马,不法分子会通过木马对手机进行远程控制。”付佳说,一不小心,服务于你的手机就成了监控你的工具。
“俗话说病从口入,我们不仅要注意吃东西的‘口’,也要注意给手机充电的‘口’。”付佳认为,为了避免个人隐私和财产的损失,应尽量购买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充电宝,不要贪图便宜使用免费的充电设备。
另一方面,她建议,加大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全民网络安全素养和技能,让更多人民群众关注并参与到网络安全宣传中,了解和掌握日常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网络安全危害,从而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