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被骗博士提示防诈,两份诈骗材料披露!
近日,被骗至缅甸诈骗园一年多的中科院博士张先生再次发声,向总台中国之声记者提供了两份从缅甸诈骗团伙手中获得的材料,一份是16页的所谓“业务专业知识”,另一份是21页的“聊天范例”。
透过这两份材料,能梳理出哪些诈骗套路?远离诈骗,张先生有哪些建议?一起看↓
诈骗人员多伪装高学历单身女性
并根据国内反诈宣传“不断学习改进”
近日,“中科院博士张某被骗至缅甸一年,每日被强迫工作18小时”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往期报道),这给不少求职者提了醒——切勿轻信赴境外工作。中科院被骗博士提示防诈!
因“中科院博士”的身份,被骗至缅甸一年的张先生近日回国的消息受到更多人关注。张先生是一位普通的打工人,有一天突然收到一份客服公司的招聘信息,称可以提供1.5万元的高薪职位。由于对这份工作充满兴趣,他便按照招聘要求进行面试。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这份工作背后隐藏着诈骗集团的陷阱。
张先生表示,自己被骗的经历中,还有更多可以提醒大家远离诈骗的内容。因此,他将两份在缅甸时通过电子邮件转发才留存下来的“学习文档”发给了记者,其中,16页的“业务专业知识”有11000多字。
“这份资料是今年8月份的版本,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诈骗的人也会每天学习新知识,还会针对国内宣传反诈的案例改进自己的诈骗资料。诈骗团伙会要求我们记下那些资料的内容,如果记不下来,会被罚用笔抄,除此之外还会有考试。诈骗时的聊天特别看重细节,细节做得不好容易露馅。”中科院被骗博士提示防诈!
△“业务专业知识”部分内容
张先生所在诈骗团伙主要实施金融诈骗,会先从什么是加密货币、为什么数字货币会成为主流等知识学起,同时要对公司的软硬件系统十分了解,为后续电信诈骗铺路。
在这一套“业务”中,最重要的是打造人设。张先生表示,文档中详细列出了这些诈骗人员要塑造的“女性特质”。
“塑造的形象一般是30多岁的白领女性,单身或离异,兴趣爱好会包装成健身、高尔夫等高端项目,身高一般在170厘米左右,体重大概50公斤。学历方面得是名校毕业,在比较知名的公司里担任白领。”
诈骗文档显示,诈骗团伙的目标群体偏向中老年男性,诈骗人员会把自己塑造成特定的完美女性形象,除了年龄合适、形象好、气质佳,性格上还得积极阳光。比如,尽管是离异状态,但在婚恋观上,要充满正能量——文档里明确“两个人要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给彼此空间”。
△“业务专业知识”中关于人设打造的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