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茶网 评茶】对于喝茶的人来说,总是欣赏最地道的茶叶风味,不同地域出产的茶叶带有当地特定的迷人气息。常喝武夷岩茶的人,总是容易被岩韵独特的气息所感动。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岩韵是谜之存在,只知道它在,却不知道它的模样。今天,我们将通过两款武夷大红袍的对比评茶,一起探寻岩韵的足迹。
基本信息参考表:
一、包装·赏析
以烟盒形为包装的金韵大红袍,外观上偏商务风格,小盒便于携带,整体给人简洁干练的印象。
金韵大红袍采用烟盒形外包装
而深宝裕兴的兴乆大红袍则更加传统,八角形铁罐易于辨识,配合红色的罐体,整体喜庆自然。
兴乆大红袍采用八角形罐装
二、干茶·鉴赏
我们可以看到,金韵大红袍的条索相对完整,条索尚紧结,色泽乌褐稍灰,净度佳,尚匀整。
金韵大红袍干茶较完整
兴乆大红袍干茶色泽更加乌润,条索紧结尚壮,色泽乌褐较润,净度佳,较匀整,碳焙味明显。
兴乆大红袍干茶颜色较深
三、内质·品评
为了让两款武夷岩茶的香气和滋味充分发挥,我们采用了小盖碗作为冲泡的主要器具,容量约为110ml。透明公道杯便于观察汤色。
品评准备
醒茶阶段:5s/100℃
考虑到武夷岩茶滋味易溶出的特点,我们采用了快进快出的醒茶方式,获得了如下的结果。
金韵大红袍:汤色橙红欠亮,火功味较重。
兴乆大红袍:汤色深红欠亮,火功味显,稍带果香。
醒茶阶段茶汤图
一到三泡:5s/100℃,5s/100℃,5s/100℃
在充分醒茶的基础上,前面三泡的冲泡,我们把浸泡时间控制在5s,以获得可口的茶汤。
在滋味的表现方面,金韵大红袍具备充分的冲击力。茶汤橙红稍亮,油性尚足,火功味重,稍显花香。茶汤入口之后,滋味醇和稍厚,有苦感和酸感的存在,但化得开,带有生津感。
金韵大红袍1-3泡茶汤展示图
同样是火功较重的兴乆大红袍,却呈现出较为稳重的状态。茶汤深红稍亮,火功味足,偏果香,香气悠扬、自然。茶汤入口之后,可以感受到充足的厚重感,带汤香较为细腻,生津感充足。
兴乆大红袍1-3泡茶汤展示图
以岩韵的标准来说,在滋味的厚重感和带汤香的丰富程度上,两款茶叶均有所欠缺。两款茶叶呈现出明显的区别:金韵大红袍更显活泼,兴乆大红袍较为沉稳。
四到六泡:7s/100℃,10s/100℃,15s/100℃
从第四泡开始,两款茶进入了稳定发挥的阶段。金韵大红袍汤色变化较大,茶汤以橙黄稍红为主,亮度尚可,带有清淡的花香。茶汤滋味清晰,醇和尚厚,带汤香较充分,体现出细腻的一面,生津感持续。
金韵大红袍4-6泡茶汤展示图
在浓烈的滋味逐渐褪去之后,兴乆大红袍的个性开始彰显。茶汤橙红较亮,果香和蜜香都有所呈现,较为细致。茶汤醇尚厚,带汤香较为饱满,甜度尚可,生津感较强烈。
兴乆大红袍4-6泡茶汤展示图
两款茶叶在在带汤香的细腻程度上表现良好,接近了岩韵对香气和汤感的要求。岩韵之所以美好,一则是厚重的滋味带给口腔的愉悦享受,二是香气的充分表达,尤其是带汤香的细腻程度,令人赞叹。
四、叶底·鉴别
经过了几次冲泡以后,我们观看了两款茶叶的叶底。金韵大红袍的条索欠完整,色泽深褐偏黄,弹性尚可。兴乆大红袍的叶底则更加均匀,条索较完整,色泽乌褐较润,弹性充足。
两款茶叶叶底展示图
总结:通过对比品评的过程,让我们对两款茶叶的品质特征有了更直观和深入的了解。尽管两款茶叶在岩韵的表达上有所欠缺,但并不影响它们的品饮性。无论是金韵大红袍的活泼,还是兴乆大红袍的沉稳,对于喜爱它的人们来说,这就是武夷岩茶的魅力所在,是武夷岩茶带给他们的美好感受。
(文/春笋)
关注一道茶网微信公众号:edaocha,新鲜资讯、茶文化、茶与养生...为您呈现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探寻岩韵 以两款武夷山大红袍对比品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