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师范大学服装设计专业在校生张旭成立大师·范服装文化工作室,热爱服装设计的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大学生们也可以穿得起私人定制服装。
团队通过在校园里举行各类服装搭配和形象设计讲座,扎染等传统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宣传服装文化,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他们的服装,创立个性化服装品牌。
第一次完成高中生班服大订单制作,冒雨扛着100件成品去送货,虽然鞋子湿透了,但看到孩子们拿到班服时的笑脸,心中是“无比雀跃的”。曾因为缺少社会经验,选面料时被骗,只有降下服装钱款求得客户谅解。
如何兼顾好学业和创业也成为一大难题,唯有付出更多努力,学会选择和放弃。而创业中体会的辛苦和困难,让他真正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
喜欢服装设计 逛街遇到好衣服拍下来
来自辽宁阜新的沈阳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张旭,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服装,一直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我在2013年考进沈阳师范大学,我把它视做梦的摇篮,学习服装设计专业。”
入学后,对一切都有着无比美好憧憬的张旭,下定决心认真学好本专业知识,在大一的时候就获得了中国大学生服装比赛的优秀奖,在大二的时候,张旭在校外为多品牌兼职陈列师和服装设计师,积累更多的实际经验。
因为经过了专业学习,对于服装的判断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标准,研究也比以前更加深入。“现在已经形成一种习惯了,每次逛街,遇到好看的服装我都会研究它的结构,遇到好看的橱窗都会拍下来”。
大学生合体西装太贵他想做低价高端定制
张旭觉得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中去,还让他学会到了实际技能。并且他发现对于参加应聘面试或者是出席学校活动的大学生而言,一件合体的西装价格是非常贵的,并且品牌西装面对众多体形是不合体的。“这时我脑海就蹦出一个想法,做一个低价高质针对大学生市场的定制服务,将定制服装做一个属于我们的个性化品牌”。从那个时候起,这也成为张旭在大学时代的梦想。张旭也开始有意识地向自己的这个梦想努力,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学弟学妹们,开始创建自己的团队,成立大师·范服装文化工作室。
实现梦想都需要一个契机,2015年,沈阳师范大学的创新创业工厂正式招收首批入驻团队。张旭团队成为首批入驻团队,“在学校领导、付亮书记及指导教师吴老师的支持下,我们团队很快走入了正轨,并开展了相关的业务,为同学们提供服装形象设计,推出定制西服等”。
第一单大生意是做100套高中班服
为了做好工作室的运营,这个在校生团队,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产品研发、市场调研工作中。“正常的课业要完成,余下的时间,就要投入到工作室的工作了,大家很少有自己的业余生活。晚上有时候画着设计稿就睡着了,甚至梦里都在画图”。
工作室的第一笔大的订单是给张旭家乡的一个高中班级做班服设计制作,“我们面对设计图案有过激烈的讨论,从工厂的生产成本、销售价格反复研究,我们都记不清次数,当我们拿到最终产品的时候,感觉从脖子悬着的心回到了它应该所在的位置,我们看着它就像看到我们的孩子一样”。
冒雨扛100套服装送货体会父母不易
为了及时将服装送到客户手中,张旭早上七点就坐上了“回家”的客车。“那天下着大雨,我自己扛着100件的衣服,鞋子湿透了,裤子全是泥点,但是看到同学们穿上我们的产品,心中是无比雀跃的。”
送完货后,张旭的母亲给他打来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到家,为他准备了大餐。可工作室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张旭已经买好了回沈阳的车票,沈阳到阜新的路程来回将近600公里,六个小时的车程,回城的路上已经是晚上。张旭说当时他看着窗外的星辰,不禁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拼,应该好好享受大学时光。“当时想到,我的大学时光就是为了梦想得以实现,我终于知道了我小时候,父母创业时的艰难,终于知道了一块钱的来之不易”。
缺少经验被骗买劣质面料赔钱 求顾客原谅
因为缺少社会经验,有一次在购进面料时,被骗购进了劣质面料,产品无法达到客户的要求,张旭为客户减了部分服装款,求得了对方的谅解。
“我们当时是为一家连锁超市做工服,对方也是体谅我们是学生创业,经验太少,这事儿才得以平息,当时告诫我们进入社会,也别太天真,轻信所有人。”。
张旭说,这件小插曲让他印象深刻,为此团队还进行了经验的总结,“主要是我们经验不足,对市场的不了解,轻信他人,与面料经销商的沟通也不足,才造成了这次错误。这单生意最后是赔钱的,不过赔的不多,也是花钱买了个教训”。
校园内做服装文化传播者 做扎染和蜡染
目前,张旭团队在项目导师的指导下,不仅开展了服装和形象设计业务,还多次举办了形象设计及服装搭配的会议和课程,为同学们的个人形象做了详细的讲解等。并且拓展了民俗文化体验项目,将扎染、蜡染等中国传统技法让同学近距离体验。“这不仅可以宣传我们的工作室,也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了服装文化,特别是我们民族的服装文化。”
虽然经历了一些小困难和小挫折,但在张旭看来,这是创业带给他的校园生活中不可多得的经历。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让他格外珍惜现在。“我非常感谢学校的老师们对我们的帮助与支持,在每一次的决定上,每个老师真的像父母一样给你很多建议,那种亲切的关怀真的让你无比的温暖,我感谢我的创业伙伴们,无条件地支持我、信任我,我们共同经历风雨。创业的路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有花有果,有笑有泪,有喜有忧,但是我相信这是我们人生路上最美好的一段风景”。
【对话】
错过的美丽会以另一种方式绽放
问:创业过程中你感觉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答:我感觉创业过程中最困难是市场推广吧。还有就是我们年轻,虽然是一个优势,但同时,我们因为年轻经验少和资源短缺,这是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和积累。
问:团队遇到过冲突和矛盾吗?如何协调?
答:我们是非常团结的一个整体,我们更像一家人一样,如果说冲突和矛盾,我想应该来自我们为顾客服务时、设计作品时、更加完善方案时候的冲突和矛盾,我想如果一个方案不经过反复的论证和集思广益,这就不是一个优秀的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不断的进步和完善。
在协调方面,我们会按照一个最佳方案,经过多次开会讨论研究等,我想这种工作态度是应该鼓励的。
问:在校期间你就进行创业,会不会影响学习?父母同意吗?怎么获得支持?
答:在学校期间,我是按照一定的作息时间来的,合理的安排我的时间,这两者并不冲突,我感觉我一点也没有耽误我的学习,因为我还得了奖学金,这可充分证明。在有一阵工作忙的时候,我是早上六点半起床,一直忙到凌晨,一直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我想说如果这点辛苦都吃不了,你还能做什么。
我一直坚信想要成功不可能在工作八小时之内,所以我未尝不可以两者兼顾的,我会合理安排好整个团队和我的时间。
在我父母方面其实是挺支持我的,因为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一个人,我很小的时候就敢自己坐公交车,我七岁就能做饭。所以他们能会支持我的想法,并且我把创业计划和方案给他们看的时候,他们也感觉项目还是比较可行的。
问:创业给你的大学生活带来了什么?会让你错失一些东西吗?
答:在大学期间创业,这样更能约束我,让我一直在努力,因为我知道我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通过创业成长了很多,自己更有责任心了,变得更成熟了,也认识了很多创业伙伴,互相鼓励和扶持,尤其是学校领导,付亮书记和项目导师,给我们非常多的帮助和肯定,让我知道了一句话,知恩感恩报恩,知福惜福造福。
错失一些肯定有的,可能我没有过多自己的时间等等,但是这未必不是一种美丽,舍得这个含义非常好,我相信我那错过的美丽会用另一种方式绽放的。
问:整个团队是不是也面临着毕业问题,团队将来会有什么规划?
答:我们在学校进行了多次宣讲,在宣传我们工作室的同时也进行了纳新,加入了很多志同道合,有着同样梦想的一群人,整个团队肯定有去留问题,但是我们会有着充分的准备,团队未来我相信肯定会壮大的,因为针对服务人群的不同,所以有着合理的安排等等。
问:作为一名过来人,你想给打算在校期间创业的学弟学妹们一点什么样的建议?
答:说实话我并不是过来人,因为我也在这条道路上前进着,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感受,在这条有着许多“不可能”的道路上,大家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敏锐的洞察力,一定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失败是成功之母,创业不简单,在有这样的能力的情况下,我才鼓励去创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朱柏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