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对稻米的热爱已经跨越了数千年的时光,稻米的种类也在时光的洪流中日渐繁多。稻米中的黑米,素有“黑珍珠”和“米中之王”的美誉,其米粒呈黑色或黑褐色,营养丰富,药食兼用,是民间非常古老而名贵的水稻品种。
好山好水出好米
在我国,陕西、云南、贵州、广东、广西、湖南等地均有黑米的栽培,并且逐渐形成了许多珍贵的农家品种。其中,陕西汉中洋县地区的黑米最为有名。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部,秦岭巴山围绕三面,汉江自东西横贯其间,是陕西一带有名的鱼米之乡。这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候温暖湿润,降雨充沛,是黑稻米生长的理想地区;海拔450-500米地区的土壤以冲积沙质黄壤为主,加上良好的水利、充足的光照,栽培出的黑稻米墨黑透亮,米质细密。
黑米的典故
洋县地区的黑米种植已有超过2600年的历史,考古人员曾在春秋平王姬宜臼古墓中发现过黑米。黑米真正开始有名的典故则来自西汉时期,相传张骞在出塞之前一直在家乡(陕西洋县一带)苦读,有一天他携书入柳林,依傍柳树阅读,不知不觉间昏昏睡去,梦中拜遏文曲星,问其前程。文曲星答曰“前程万里”,又问何时可以发迹,文曲星答“汝见黑米之日,即发迹之时也”。从此张骞不光奋发苦读,还处处留心黑米的踪迹,终于在汉建元元年(公元140年)发现了黑稻,剥开一看里面果然是黝黑的米粒。次年张骞应诏通西域,黑米成了他飞黄腾达的象征。
滋补美味,尽在其中
民间对黑米的热爱,更多是由于它的滋补与美味。古农医书有栽:“(黑米)滋阴补肾,健身暖胃,明目活血,清肝润肠,滑湿益精,补肺缓筋”等功效,现代医学也证明,经常食用黑米,可以有效缓解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等症状,并有着补血养肝的作用。黑米中所含的锰、锌、铜都比普通大米要高,更是含有大米中缺乏的维生素c、花青素等特殊成分。故而民间又有着“无黑不补”的说法,指的就是以黑米为首的黑色谷物都是十分宝贵的滋补食物。
黑米的宝贵,还在于其香醇的口感。由于黑米的营养成分几乎都聚集在其黑色的表层,因此不适宜于太过精细的加工,在烹饪前可以提前泡上一夜,第二天煮起来更加软糯香甜。黑米与糯米、赤小豆、莲子、薏仁、花生等一起熬粥,熬出的粥香气扑鼻,比白粥要浓稠许多,吃起来十分带劲,加上各种食材都是养颜补气的好物,再撒上一点点白糖搅匀,就是童年最喜欢的八宝粥。
或是上锅整成米饭,蒸熟后化入少许红糖,蒸出的米饭色泽红亮,既有着黑米的营养,又有着糙米系列不同寻常的口感。
吃腻了白面馒头,还可以将黑米、黑豆一起打碎,和面发酵,放入笼屉之中蒸成馒头,吃起来醇香十足。
黑米还可以制成黑米酒、黑米醋,比起其他稻米酿造的酒醋更添一分粗糙却厚重的风味,在陕西地区有着“常喝黑米酒、活到九十九”的说法,黑米醋也有着美容、乌发等功能。
外皮墨黑,内芯雪白,黑米以其滋补养颜、补血长寿的作用,千百年来在一日三餐中默默地滋养着华夏儿女。
[曬秋]有温度,有良心的公众号
在这里,我们只推荐[最天然、零污染的食材]
沿着心灵深处的方向
寻回来自家乡的味道
厚德载物 天道酬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