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的全球化语言服务供应商
英媒称,住宿出租平台 Airbnb 在进入中国市场两年后,有了一个中文名字:"爱彼迎",寓意"让爱彼此相迎"。Airbnb 被大多数年轻人使用,但它的中文名似乎并不得人心,中国的年轻人并不买账。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3月27日报道,Airbnb 的官方微博账号已经更名为" Aribnb 爱彼迎"。在一条介绍更名的视频下方,700多条留言大都反应名字难听,有的认为有歧义跟歌曲"爱拼才会赢"音相似,有 "拉低了贵司水准"的嫌疑。还有网友给出了自己的版本,比如"爱比邻"—取自"天涯若比邻"。还有"爱比赢或者爱比比"。
BBC 记者试图联系 Airbnb 回应中文名的批评以及是否考虑换中文名,尚未得到回应。
国际翻译家联盟译员、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周裕波对 BBC 中文记者表示:"好的翻译要有口采",指翻译后的作品好听、让人享受和(对产品)有好处。
报道称,在中国大陆,Airbnb 要和"小豬"和"途家"分蛋糕,而后两者则有更多的本地信息。"爱彼迎"或许是想先让中国用户有亲切感,再步步为赢。
境外品牌起中文名有三个档次。一是达到音意协调,如可口可乐、喜来登、宝洁、领英、家乐福等;二是直译,如星巴克、麦当劳、肯德基、耐克、亚马逊等;三是独辟蹊径,如猫途鹰、默沙东等。
在旅游企业中,Airbnb 完全可以学习喜来登(Sheraton),却看齐了猫途鹰(TripAdvisor)。
TripAdvisor 早期进入中国市场之时,起名为“到到网”,后又更名为“猫途鹰”。即使 TripAdvisor 在全球拥有无数拥护者,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点评社区,但在国内市场上却表现平平,与“猫途鹰”和全球品牌 TripAdvisor 之间形象存在矛盾不无关系。
Airbnb 未来的业绩如何,以及这个名字的表现如何,就只待市场考验。但洋品牌糟糕的中文译名确实会拖市场的后腿。
洋品牌有哪些糟糕的中文翻译?
可口可乐如今已经深入人心,算是翻译界的经典案例。但这个品牌的中文名也曾跌至谷底,一蹶不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今天这个曾经失败的案列并不大为人所知,它只存在翻译系和市场营销专业的教科书里。
19世纪20年代,Coco Cola 刚进入中国市场时的中文译名为"蝌蚪啃蜡"。从字面意思来看,它意味着喝可乐就跟蝌蚪啃蜡一样。
后来 Coco Cola 意识到这个名字差强人意,登报350英镑征新名字。一位中国的教授拿下奖励,将拗口的"蝌蚪啃蜡"换为如今家喻户晓的可口可乐。
快餐品牌肯德基曾经把 "令人不禁吮指的美食(finger lickin good)"翻译为"吃手指",让消费者以为真要把自己的手指啃了。
早期德国车 Mercedes-Benz 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音译为"笨死"。后来更名为"奔驰"后才听着顺耳和舒心,并帮助提高了销售额。
国际知名的财务公司 KPMG 的中文名"毕马威"也是让人容易联想到"齐天大圣"孙悟空的别名"弼马温"。
品牌顾问张罗明对 BBC 表示:"洋品牌的中文名除开要能朗朗上口外,还要保持它在国外的调性。"她表示,调性指如果品牌在国外是高端产品,翻译过来的中文名就不该自降身价。
原文来源:新华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