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望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引领品牌再创新的篇章。”——吉姆?卡普兰
吉姆?卡普兰
Jim Kaplan
太平地毯(House of Tai Ping)首席执行官
2016年,太平地毯迎来品牌60周年庆。作为高端地毯行业引领者,太平地毯为全球最具声望的住宅、精品店、酒店、私人飞机和游艇提供高端地毯定制服务。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国际品牌,太平地毯完美地诠释了品质、设计与创新的融合。
早在60年前品牌创立之初,太平地毯就以缔造最优品质为核心理念,并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个奢侈品牌”。共同怀抱着这一理念,太平地毯现拥有5大卓越品牌,逾40个风格迥异的系列,服务范围涵盖五大洲。
1973年,太平于香港联交所上市,开始探索新兴市场并扩大产品范围。公司先后在伦敦、巴黎和德国开设展厅,并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地毯开发与设计,每一间工作室与展厅都能参与到研发过程中。凭借精湛的设计和高超的编织工艺,太平地毯获得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其簇绒地毯的品质、设计和风格至今都无可超越。
如今,太平已成为全球地毯行业的先驱。而在庆祝过去辉煌的同时,太平地毯始终着眼未来,追求卓越。正如Jim Kaplan所言:“太平地毯的未来一片光明,我期望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引领品牌再创新的篇章。”
太平地毯即将在中国厦门开设全新的超现代化工作室,推动品牌的进一步拓展。工作室将入驻全球最高水平的工艺设备,以培养更多工匠熟练完成严谨且高质量的工作。
在管理员工上,吉姆·卡普兰具有独到的目光:公司的员工代代相承,祖辈与孙辈都在此练习技艺,传承古老的技术与传统。公司意识到培养与保留这些人才在太平地毯这个大家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他们让品牌能够长足发展。
1956年于中国香港创立以来,太平地毯已然从一家本土公司成长为国际型企业,其总部坐落于中国香港、纽约和巴黎,并在美国、欧洲、亚洲及中东的15个城市设有展厅。
太平地毯久经历史沉淀,竭力保存传统的地毯制作工艺。旗下5大品牌——Tai Ping、Edward Fields、La Manufacture Cogolin、1956 by Tai Ping和Carpets Inter均致力于优异定制地毯的创作,并且能够贴合客户独到的品味设计定制地毯。
过去的60年,太平地毯遵循着一丝不苟的手工技艺和无可比拟的审美水平,与众多世界顶级设计师合作推出多个精美系列,逐步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定制地毯品牌和地毯制造商。从悉尼歌剧院到白金汉宫,从蒙特卡洛到上海,House of Tai Ping的合作客户遍布全球各地,但其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始终如一。House of Tai Ping的高端理念、独特工艺、创新科技和灵感,使得公司在这60年间不断发展,并将在未来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太平地毯和多位设计师、艺术家展开过合作。您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些特别重大的事例?
从高田贤三(Kenzo Takada)说起吧,他和我们的欧洲工厂进行过多次合作;香港的建筑师傅厚民(Andre Fu)曾经设计过奕居(The Upper House),和我们合作的作品也非常成功,可说是我们目前最成功的作品,我们也正着手进行第二次合作。再说到上海的设计师韩枫(Han Feng),她在上海与纽约均有所建树,去年也与我们有成功的合作系列。最近,我们又和四季酒店的艺术总监杰夫?利德曼(Jeff Leatham)联合推出“Bloom” Collection。
在加入“太平地毯”之后,您对公司进行了哪些改造?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换成,还有哪些地方我没有进行改造。唯一保留不变的就是“太平”(Tai Ping)这个名字。我们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品牌形象、产品区隔、设计流程、入市策略、展示厅和产品开发基地等,你们在2016年所看到的每项工作均与我们在2003年所做的工作迥然不同。
我们最核心的工作是让品牌全球化。2003年,我们的业务规模是4千万美元,其中有3千万美元的业务集中在亚洲。如今,我们的业务规模达到1.8亿美元,其中美国占6千万美元,亚洲为5千万美元,其余的业务分布在全球各地。因此,和2003年相比,市场区隔和业务地理分布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的业务分布、产品、销售方式、销售对象以及企业核心和品牌形象都与2003年有很大的差异。
本期绅士亦刊载于《CEO WORLD》2017年2月刊,欲索取纸质版杂志,敬请回复后台联系。
打赏小编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