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竞争,最核心的是“设计之战”。
一款车的成败,也许早在几年前,就由它的设计师们决定了命运。《童济仁汽车评论》也非常关注全球和中国汽车设计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从本周起,我们将联手国内汽车设计圈顶尖的《汽车设计师联盟》,推出《汽车设计江湖》系列连载文章。
今天继续寻找设计武林最强地。在谈完了美国加州、意大利的都灵、德国汽车城和法国巴黎之后,英国怎么可能不来一篇?
作者丨汽车设计师联盟
今天就来叙叙这个岛国首都--伦敦,曾经叱咤全世界的资本主义老大哥的帝都。
聊设计,就先要看看英国这个国家人的特质。有礼貌,绅士风度,优雅、贵气还有独特的、纯正的英伦腔是这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独有的特色。英国人高度重视自己的传统,有根深蒂固的民族性。
大不列颠盛产彬彬有礼的绅士和淑女,在人们眼中,他/她们温文尔雅、谦逊有礼、举止大方,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高贵感,让你觉得满街都是詹姆士邦德和凯拉奈特莉。在英国,有一句每天都要说一万遍的话叫:SORRY。
英国有理由自豪,一战、二战英国都是战胜国。当然联盟君认为英国最后支撑着欧洲战场,英吉利海峡的地理优势给了英国人很大的优势。
国土面积相比其他的欧洲国家大不了多少,却在鼎盛时期拥有最多的殖民地。君主立宪制大大地削弱了国王的权利,加强了议会的权利,从而使国家机器在一定程度上不受国王所左右,这样有利于统治国家,是比较早的民主制度的起源。加上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头者,这些都是英国人骄傲的地方,对传统的传承让他们从中世纪至今都有一种贵族气息。
如今的英国早已经转型为创意元素的输出国家,从英国制造成功转型英国创造,更是集聚了整个世界的设计人才。古典与现代的碰撞很完美的融合在一个城市里,也是欧洲的经济中心,每年举行世人瞩目的设计节,豪车更是满街跑。没错,那就是伦敦,一个连本土人民都觉得非常高大上的城市,所谓英国除了伦敦,其他地方都只能叫村儿。
▎设计之都的缘由
接下来,联盟君给大家细数一下大伦敦成为设计之都的缘由!
原因一:历史积淀
从19世纪工艺美术运动以来,伦敦一直是新思想的先驱,其设计的历史源远流长。那时候才没有欧盟类,那个时代是英国输出设计的大时代!
伦敦作为现代设计的发祥地,从Mini汽车到协和式飞机,从去年刚建立了戴森设计学院的James Dyson到“建筑界女魔头” Zaha Hadid;再到苹果设计语言的定义者Jonathan Ive,再到服装界的“坏孩子”Alexander McQueen,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每个时代的前沿设计都集中呈现在这个城市里,伦敦这座城市造就了他们,也使得伦敦成为全球设计师的梦想之地。
设计师最关键的就是设计品味, 200多座博物馆,从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到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古典的艺术熏陶会对每个设计师的审美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更有Tate博物馆里众多著名的当代艺术。不仅仅是作品所表达的对传统艺术的结构,更多的是不断在传达在这座城市里不断创新的意识。这样的氛围会辐射到每一个在这里学习的设计学者。
原因二:多元的文化环境
伦敦街头,能够听见各个国家的语言,比如法语、西班牙语、德语、阿拉伯语等等。这样的环境自然而然地催生出一种对其他文化互相尊重和吸纳。
伦敦保留了最好的英国,对于其他国度的人而言,就像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键一千个人都将他们所想的都表达了出来。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度,无疑是英伦三岛上唯独只有伦敦才有的魅力,营造了伦敦成为国际化设计一流平台的巨大优势!
其中最大的融合各种文化的就是英国的酒吧!伦敦酒吧随处有,几人一桌聊一宿!每个设计院校里,大学酒吧是最不可缺少的。
原因三:艺术名校效应
伦敦可以说是现代设计的发源地,设计教育已然成为这座城市吸纳高精尖人才的关键!从建筑界的一霸的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到服装界的Central Saint Martins
再到国际声誉数一数二、179年历史的Royal College of Art(简称RCA)。
在这样院校读书的同学们没有一个是冲着学位来的,这些学校的历史让每个在读学生拥有世界上最一流的平台,这些学校的校友让每一个学生辐射到最前端的设计思潮。
在伦敦的艺术类院校中,设计行业顶端的大师协助自己的院校,而自己的院校也不断向设计行业输出优秀的学生。而且所谓名校效应,许多进修的同学本身具有设计工作经验,名校的平台吸引了更多这样的学生。
原因四:独特的英国汽车设计
前文大多都是英国大设计的环境如此前端。接下来我们不得不聊聊很“特别的”英国汽车设计。无论是经典的老爷车还是现代“英国”豪华品牌的车型,远远驶来的就会透着典型的英国车独特的低调,优雅的气质,就算旁边有着众多德系车型也无妨。
▎设计优势何在
优势一:皇家贵族的象征
欧洲其实不乏皇家贵族,可是偏偏英国的皇家成员却成了全球的焦点。
自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成为了贵族的身份展示的必备品。英国人对他们皇室崇拜文化的宣传,这些英国豪华品牌的汽车上体现的优雅,尊贵,不可否认有一部分功劳是贵族们的功劳哦!
9月12号,90岁的女王还自己开着路虎带着家人去郊游,知后座儿女们作何感想啊。
优势二:传承
历史是最好的垫脚石,这句话最契合英国汽车了,英国品牌每一代都有紧密的联系。“我的气质必须保持统一”,保守主义一直以来都是英国人奉行的传统,历史留下来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F-type并非想超越它的巅峰E-type。
阿斯顿马丁DB5深入人心,过了那么多迭代,依旧能找到整个品牌的联系。
英国车真的就像英国人的性子一样:我可能不再是世界第一,我可能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但我绝对不随波逐流,被短暂的潮流所左右。我会以我独有的方式证明我的价值,并维持我的尊严,而这个世界总会有一群人,哪怕不多,能明白我,这就够了。
优势三:汽车文化深入骨髓
德国拥有很多汽车博物馆,保时捷博物馆,奔驰博物馆,大众博物馆。英国不仅博物馆,街头也是博物馆,伦敦大街上经典车型随处可见,在城中心更是豪车云集。高速公路上更是大开眼界。
优势四:汽车设计教育氛围
在英国,如果你是刚高中毕业,对汽车设计有”火火火”一般的梦想,那考文垂是你的起点哦!如果你是工作了几年的设计师,在英国RCA是你唯一的选择!因为她的唯一性,集成式的资源,平台,都在这所院校,而且在这个学校里全都是设计圈儿里的人,你能在同学身上学到更多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彼得希瑞尔?
奔驰总监戈登·瓦格纳?
路虎主设计师Gerry McGovern和捷豹设计总监Ian Callum?
这几位都毕业于RCA。和Art center 和PF齐名的世界著名汽车设计院校。她的独特性区别于其他两所高校,RCA只有研究生课程,对于设计,她的宗旨并不是如何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比例,调整型面的技法。不局限于单纯的造型,还有更多是去探索未来环境下交通工具上的更多的变革。而且RCA就是典型的英国院校,来到学校的同学没有一个不是热爱汽车设计的,很多一部分是驻场设计师。
如今,又有福特前总监J Mays坐镇。这些著名的校友经常来学校做讲座,毕业展他们的到来则是同学们找工作最好的机会。而且学校的地理位置又那么的“贵气”,被阿尔伯特音乐厅和三座著名博物馆包围,这些就是为啥设计圈儿的人一听到RCA就觉得档次不一样。
说了那么多,有没有发现英国现在不断地为其他国家输出他的设计人才呢?伦敦城市依旧是英伦风,可是越来越多的外来“流动”人口造就了越来越多元国际化的氛围,留过英的同学们都知道,留在英国有一份固定合同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
So英国真的是你想象中的那样么?
英国既保持传统、又善于融合创新的国际形象,初步实现了从英国制造转变为英国创造的产业升级,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但恰恰是这样的印象,印证了英国唯有拥抱欧洲,欢迎来自全世界的经济与物质文化交流,传统的英国商业与工业文明留下的遗产才能在全球化时代真正得以再度发挥影响。以移民、就业、捍卫传统之名选择退出欧盟,回到自我塑造的英国式生活的神话之中,从长远来讲必将损害英国的国家利益,其结果与英国工业主义精神的消亡或有异曲同工之效。
1、优雅,绅士=英国人的形象?
自古以来岛国人民都有一个共识:英吉利海峡对面的欧洲大陆人民和我们有根本上的不同!这是英国人眼中的周边国家:
英吉利海峡的惊涛骇浪为大不列颠群岛筑起了天堑,岛国人民还有保守、封闭、高傲排外以及莫名的优越感等游离于优雅之外的属性。曾经的世界第一,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啦。他们好像是班级里的三好学生一样。但是三好学生也有性格问题好吗!
2、英国最负盛名的足球流氓
英格兰最早的足球流氓活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不要以为足球流氓在英国就是打群架,他们可是有组织无纪律的团体,阿森纳的枪迷(Gooners)、兽群(The Herd)曼联的红军(Red Army)。大部分人都来自底层社会阶层,工作不顺心,家庭不美满等等全都是这些人成为这样的人的原因。
3、英国绅士文化的现实
一谈到绅士,可不会像是美食一样无趣。大家自然就会想到英国男士穿着西装,一个精致手巾在胸口,对吧。是不是这些场景很熟悉?
当然,“英伦绅士”一词真正成为社会通用的说法,还是要在英国电视剧大量进入中国观众的硬盘以后。特别是在 2011 年,随着流行多年的美剧逐渐势衰,英剧的大量进入(特别是《唐顿庄园》和《神探夏洛克》),新近大量涌现的英剧爱好者也不仅满足于剧情和演员,而着力于分析剧中反映的“英国生活方式”的种种细节。在网上搜索“从唐顿庄园看”,大量的“从《唐顿庄园》看英式礼仪”、“……看英国文化特征”、“……看英国贵族精神”等文章。到 2013 年以后,国内视频网站纷纷大量引入英剧,并建设专门的英剧频道。
英国人其实在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宣传和娱乐他们的已经渐渐消失的贵族文化而已,20世纪英国民主化进程很多贵族已经开始没落。所以,当我们讨论英伦风时,我们讨论的并不是时尚,实际上想强调的是那个时代象征的文明和教养。
朋克重镇Camden Town就在北伦敦,其实离市中心并不是很远,那里感受到的完全就是另一个伦敦,这也是另一部分年轻人的意识形态啊!这也是英国文化的一部分。
4、颠沛流离的英国汽车现状
6月24日 英国“成功”脱欧后,简直就是庸众的迫害啊。紧随其后的是苏格兰、伦敦要求再来投,这就是日不落帝国傲娇民众们的生活日常。
同样的在汽车行业,很多汽车品牌早已“被”脱英,难逃被收购的命运: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mini、宾利、劳斯莱斯、罗孚、MG。“国粹”品牌的相继易主,标志着曾经无比强势的英国汽车工业一去不复返。
▎总结与反思
英国汽车文化的精髓,在于对历史经典的传承,英国人对传统的坚持固然成就了英国车的辉煌!却也无可避免地走向保守和偏执,在现今性价比为王道的汽车市场,英国车企仍然因循守旧地固守高端战略,坚持手工制作以及挑剔的选材,在成本、创新以及产量上无法与时代同步。
英国人对贵族和皇室文化的尊崇,执着得令人费解,虽然这造就了英国车里占主体的豪华品牌,却也同样地高高在上,难以成为普罗大众的生活方式,也就不把钱当钱的中东土豪会像买菜一样买他们的产品。
身价不菲的同时销量堪忧,死板的英国车企为了保留这所谓的“贵族血统”,从来不屑于将精力投入到中低端的民用车,将这个巨大市场让给美洲车、日本车,这无异于自废武功。英国人傲慢的性格以及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让他们容易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故步自封。
在这个以科技创新驱动的互联网汽车时代,过度的政府保护和依赖欧洲市场,使得英国品牌如同被长期被圈养起来的野兽,最终丧失了科技创新的动力,因此陷入困境也不足为奇啦。对于脱欧的英国来说,损失可是巨大,不过对于近两年的中国人来说不失为一件好事。
----------------------------
《汽车设计江湖》系列文章,每周两期,会在《童济仁汽车评论》持续更新,欢迎大家订阅和持续关注,任何想法和建议,都可留言参与互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