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自古以来以农为本,据考证,松江种植水稻有着四千多年的历史。勤劳的先民,肥沃的土壤,使 “松江大米”有了深厚的农耕文化烙印和气息。是江南著名的 “ 鱼米之乡” ,素有 “ 苏湖熟,天下足 ” 的美誉。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身于农民家庭的陈永康。通过几十年的实践积累,总结形成了一套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和模式,并得以大面积推广和应用。使松江当时的水稻生产在上海乃至全国达到了较高水平。
特别是他选育的 “ 老来青” 由于米质好、口味佳,而成为很多市民难以磨灭的记忆,“ 买好米到松江 ” 逐步深入人心,这为“松江大米”形成了良好的消费基础。
经过近十年全区上下共同努力,松江的家庭农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特别是农业科技人员的精心耕耘,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 松早香一号”、“松松1018”等一系列水稻优良品种。它们得益于黄浦江源头水资源的滋养,生产的大米具有米粒饱满、清香、大小均匀、晶莹透明,米饭柔软有弹性,食味清淡略甜等特点。为“松江大米”发展奠定了基础。2014年“松江大米”成功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这为 “ 松江大米 ” 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
近三年来,区政府十分重视和关注“松江大米”的推进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区府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把 始终把“松江大米”发展作为松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重要抓手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切入点来落实,推进并明确要求“松江大米”生产规模要逐步达到 10 万亩,要成为上海地产中高档优质大米的主要品牌之一。
为此,一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家庭农场主由卖稻谷逐步转变为卖大米,延伸农业产值链。另一方面筹建符合相关部门认证的稻米加工基地2个,并配套了一定规模的低温储存设施,为“松江大米”周年供应新鲜优质大米,创造了条件 ,满足了 “ 松江大米 ” 加工需求。同时总结形成了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方式和种植模式的栽培技术,通过农民培训得以推广和应用。第四,注重资源整合、加强合作,逐步构建线上与线下,实体与直销等营销体系,方便消费者。第五,加大“松江大米”这一区域品牌宣传和推介的力度,提高“松江大米”市场的认知度。
随着“松江大米”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充分体现。受到了广大家庭农场主的支持配合和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2017年全区共安排、落实早熟品种0.9万亩,中晚熟品种2.2万亩。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精准指导和家庭农场主的精心耕作下,今年水稻长势喜人,松江又将迎来一个丰收之年。
预计今年松江能为上海市场提供优质大米1.1万吨左右。从而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稻米的需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