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我国流传了数千年之久的棋类文化,但是在抗战结束初期我国围棋几乎无人教学,人人都渴望填饱肚子。而吴清源受到父亲的影响深深的痴迷围棋,为了求学围棋技巧不息留学日本,吴清源为什么叫昭和棋圣?吴清源围棋实力有多厉害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吴清源为什么叫昭和棋圣?
吴清源为什么叫昭和棋圣据小编了解有一下几种解释
1:有争议,不是共识对于昭和棋圣这个称号,中国民众自然是毫无意见的全盘接受了。但我们看看日方观点。吴清源在2014年11月30日百岁而逝,是件大事。日本很多报纸在次日都有报道。这时日媒在讣告中所使用的敬称,就有了“谥号”的意味。朝日新闻,每日新闻都很大方的在新闻里将吴清源称为:“昭和の碁聖” (也就是棋圣)。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报纸的写法是:“昭和の大棋士”。 后一个称号就弱多了,坂田荣男去世时也是这个称号。这个对立当然反映了一个事实:在日本,有些人认为吴清源可以称昭和棋圣,有些人则不。这也反映在日文的维基百科里。“吴清源”条目下,通篇不提昭和棋圣四字。 但“棋圣”条目下,又要把吴清源写进去,算作上古棋圣的最后一人。
2:不能号称其他称号棋圣在日本是个头衔。当代围棋头衔有七个,战绩到了就可以用。三个最重量级的称号,棋圣,本因坊,名人。背后都各有一套类似杯赛的新闻棋战,也各有一套历史传承。吴清源不能号称本因坊,也不能号称名人。因为这两个头衔传承清晰。1936年左右末代本因坊秀哉名人逝世前将这两个名号托付给日本棋院.日本棋院后来以之与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分别合作举办棋战。任何人想号称自己是名人或者本因坊,那都需要日本棋院,以及对应的新闻集团承认。另有四个小头衔,十段,王座,天元,小棋圣(碁聖)。也有各自新闻棋战。吴清源用不了,估计也不想用。
3:没有团体可以反对这个称号日本棋院不能反对这个称号,因为棋圣这个称号和他们无关,甚至吴清源都不在棋院籍中。其它称号对应的新闻集团不能反对这个称号,因为这个称号是读卖新闻社办的所以最有资格的反对这个称号的,是1976年起承办棋圣战的读卖新闻社。但读卖新闻社是最不可能反对吴清源的团体。吴清源在很长一段时间算是读卖新闻的专属棋手, 是读卖一手扶上神坛的。吴清源的战绩巅峰:十番十番棋以及本因坊对决的每一局,幕后推手都是读卖新闻社。
4:没有个人可以反对这个称号
吴清源是昭和围棋第一人这件事,曾在昭和末期(87年)被六个超一流棋手一致公开支持,算是盖棺定论。这六位是: 大竹英雄,武宫正树,小林光一,赵治勋,加藤正夫,林海峰。
吴清源围棋实力有多厉害
吴清源老先生到底有多厉害,如果把巅峰时期的吴清源放在现在,或许能称霸围棋界
吴清源先生的职业:围棋手。他一辈子都干这个,没干过别的,目测也干不好别的。这就牵扯到围棋是个什么东西——简单地说,中国总讲“琴棋书画”四艺,其中的“棋”就是围棋,是种很有些年头也很复杂的棋类。
自古以来,围棋手的身份都有些特殊。因为四艺之中,围棋就比较特殊。另外三艺都是纯粹的艺术,讲究的是知音难觅,纵然有高下之分,也是人们主观评判出来的——围棋不是,本质上讲,围棋首先是一种竞技棋类,只要下棋,必分输赢。但是围棋和象棋军旗跳棋飞行棋大富翁游戏棋又有些不一样,围棋比较玄乎,他除了纯粹的输赢之外,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就像读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一个道理,参考《天龙八部》擂鼓山“珍珑棋局”那一段的描写,不同的人透过围棋会体会到一些不同的东西。所以围棋手自古以来的身份也比较诡异,跨度非常大——下的好的,叫国手(国手这个词仅限于围棋,别的棋类哪怕你再强,也不能享受这个称呼),享受国士待遇,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下的不好的,在街头摆个棋摊让大家来下,一盘几文钱,和别的街头卖艺的也没什么区别。
吴清源就是一名纯粹的围棋手。他以围棋谋生,以围棋养家,也以围棋名留青史。
吴清源先生的一生是天才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也是孤独的一生。可以说一辈子沉迷于围棋之中,除了围棋,他什么都没弄明白,活的稀里糊涂,甚至还弄出了个汉奸的名号。他生于福建,幼年全家就迁居北京。由于出身名门望族,从小衣食无忧,加上父亲本身曾经留学日本,是个超级围棋迷,所以他才能接触围棋并且沉迷其中。那个年代正赶上民国初年,社会动荡,一般劳苦大众没心情也没工夫研究围棋这种东西,所以研究围棋的前提基本上就是衣食无忧。吴清源很早就显露出过人的围棋天赋,在福建罕逢敌手之后,在北京也迅速打响了名头,11岁成为段祺瑞的门客,每个月靠下棋可以领100块大洋。恰逢那时赶上家道中落,所以吴清源很早就依靠下棋补贴家用了。考虑到100块大洋那时惊人的购买力,只能感叹天才就是牛逼。
电影吴清源剧照
吴清源一生的转折来源于1925年他11岁的时候,在一个台湾人的撮合下,当时在北京已经打出了名头的吴清源被安排和一个日本高手下了一盘棋。说是日本高手,据考证也就是职业初段的水准,最终吴清源险胜。这盘胜利引起了一个日本商人山崎有民的注意,他开始考虑想办法让吴清源去日本学棋。
这里就牵扯到了第二个问题——好端端的在中国学棋不行吗?干嘛要去日本学棋?
事实上,不行,那时候想学棋,还只能去日本。
虽然围棋这东西是我们的老祖宗黄帝他老人家闲着无聊发明出来的,但是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之后,到了民国在中国已经很是式微,原因很简单,之前也提过——天天兵荒马乱的,大家脑子里想的都是填饱肚子和别被干掉,谁有心思学围棋这种东西?本身学围棋就费时费力,有这工夫多种两亩地不好吗?反倒是当年的遣唐使在返回日本的时候把围棋这玩意带了过去,日本那时候什么都学中国,一看这玩意在中国都算是有文化的玩意,立刻开始仔细钻研,几百年下来,让他们钻研出了门道,论棋艺水平,到了20世纪初,两个国家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差距的大小基本可以参考CBA和NBA,或者中超和英超。
山崎这人有日本人特有的认真,自从见了吴清源一面之后,他就把带吴清源去日本的心思给坚定了下来。在他看来,吴清源是围棋天才,这种天才留在中国就是浪费,只有日本才能发挥他的才能。恰好山崎作为一个围棋迷,认识当时日本棋院的濑越宪作名誉九段,于是他没事儿就给濑越宪作讲:中国有个天才少年吴清源啊,你一定要看看他的棋。讲的次数多了,濑越宪作也来了兴致。
于是接下来1926年1927年吴清源分别和旅中的日本棋院职业棋手下了几盘棋,吴清源表现优异,去日本学棋的事情也正式提上了日程。1928年的时候吴清源以日本棋院的留学考察生的名义正式东渡日本,那一年他14岁,孤身一人,留学生每个月有200个大洋的补助,而当时他家就指望他这200个大洋养家糊口。
接下来的5年中,吴清源的棋艺突飞猛进,名头也越打越响,简单的说就是一路从青铜5杀到了钻石组,成为了当时日本瞩目的新星。但是真正让吴清源开始全日本闻名的,是1933年他面对秀哉名人干的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这里牵扯到了第三个问题——秀哉名人是谁,对他干点啥就能称得上大逆不道?
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森严的国家,在围棋上也是这样。从江户时代开始,日本就形成了最强的四大围棋世家:本因坊、井上、安井、林。但是其他三家远远不如本因坊家,因此渐渐的本因坊家在日本棋坛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看做日本棋坛的皇族。但是本因坊世家并不以血缘来传位,而是师徒传授。每代的世家掌门人都被称为“x世本因坊”,弄得一股浓浓的“第x代火影”即视感。而一世本因坊日海在位的时候,织田信长册封他为“名人”,从此世家与称号系统结合,日本在执政者的支持下形成了正式的棋士制度。这个秀哉名人,就是第21世本因坊,也是最后一位世袭本因坊——秀哉在去世前把本因坊称号捐给了日本棋院,建立了本因坊比赛,从此以后每届的获胜者即自动成为下一世本因坊。如果是日本人获胜,还要因此改名。比如山下敬吾2012年拿了本因坊冠军,从此他就多了一个名字“本因坊道吾”。
电影吴清源剧照
1933年的吴清源因为成绩优异,战胜了多位同龄对手,获得了向21世本因坊秀哉名人挑战的权利。说是挑战,但是在当时的日本看来,不过是获得了让秀哉指导一下的机会。就好像你在中忍考试的时候,因为前面表现优异,在最后一关获得了和火影交手的机会,正常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好紧张好激动,然后又觉得自己没有希望获胜。但是吴清源先生身为天才这个时候就显露出了他与众不同的高逼格——他决定用他研究出的新布局战术打败秀哉,相当于这位幸运的中忍打算用新开发的忍术做掉火影。这一年,吴清源19岁。
这盘棋吴清源执黑先行,第一步下在了右上“三三”位,这个位置在本因坊一脉看来,叫做“鬼门”,是绝对不允许在开局第一手下的地方。所以吴清源同学这一手的意思就很鲜明了:做好准备,我是来打你的脸的。
紧接着吴清源的第二手和第三手分别下在了星位和天元,这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下法,而且充满了藐视权威的意味——因为那时的日本人布局从不下星位,第三手天元这种事更是只有欺负实力弱于自己的对手才会下出来,在至高无上的秀哉面前这么下,摆明了不给前辈面子。所以这盘棋第一天的棋谱被读卖新闻社刊登在报纸上之后,全日本轰动——大家都知道了有个大逆不道的小孩子在秀哉名人面前装逼。
由于吴清源的招法完全出乎秀哉意料之外,事实上他这辈子从没见过,所以秀哉早早宣布打挂结束了第一天的对局。
这里牵扯到第四个问题——为什么会有“第一天的棋谱"?什么叫打挂?
原因很简单,在那时的日本,上手拥有随时暂停棋局的权利,下的不舒服,说声“我头痛打挂谢谢”,棋局就暂停了,只能第二天再战。秀哉作为上手,就享有这种权利——所以这盘棋从1933年10月16日开始,下到了1934年1月29日,下了整整3个半月,期间一共打挂了14次。而每天打挂之后,读卖新闻社就把今天的棋谱刊登在报纸上,基本上第二天就会抢购一空,也算趁机捞足了销量。
需要说明的是,秀哉名人很不地道,他每次因为头痛打挂之后一回家,头立刻就不痛了,而这时他的家里已经坐满了他的弟子,各个都是职业棋士,然后大家就开始研究吴清源今天又下了什么棋,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明天我们又该下点什么,活生生的专职参谋。而吴清源同学在这3个多月里还有11盘比赛要下,因为他是职业棋手,不下比赛就没有出场费,就没法赚钱养家。
比赛一直到一大半的时候,吴清源都占据明显优势,但是最终秀哉的弟子前田陈尔五段发现了第160手的妙手,帮助秀哉挽回了劣势,最终吴清源以2目惜败。
秀哉名人利用这场胜利保住了最后的颜面,但是吴清源同学的名气已经打响:全日本都知道有个中国小子敢跟秀哉名人装逼,而且还几乎成功了。吴清源下出的新式布局也正式进入了大家的视野,介于它几乎干掉秀哉的强大威力,再也没人敢视其为邪魔外道,而是开始认真研究。而且由于吴清源同学在这盘棋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打挂这个制度随后就基本被取消了。
但是在这一年,吴清源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件备受争议的事情——作为日本棋院的特派棋手去东北和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下指导棋,并且随后在1936年加入了日本国籍,而此时九一八事变已经发生了5年。从此掀开了关于他是不是汉奸的讨论,这个事情很复杂,我以后会仔细讲。
到了1938年,前面提到的本因坊秀哉名人宣布引退,按照惯例要下一盘引退棋。这盘棋的对手是吴清源先生的好友,当时日本棋坛的另一位高手“鬼童丸”木古实七段(对你们没看错就是大蛇丸的手下那个鬼童丸),最终失去了打挂特权的秀哉名人不敌。于是大家想,第一人隐退了,那么战胜了第一人的木古实是否就是最强了?但是一想还有吴清源,又觉得这事儿没准,于是决定采取最直接的办法,让这两个人比一比,不就知道谁最强了?
上一次尝到了甜头的读卖新闻社立刻撺掇出了一场在镰仓举行的十番棋对决。这一年是1939年,昭和14年。从此,吴清源开始了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十番棋制霸年代,在这期间,他达成了真正的天下第一,独孤求败。
本站声明: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